2013年10月8日

新移民之今昔

飲食業員工難求,在深水埗、油尖旺等地區有大量的食肆聘請洗碗工人,卻沒無人問津。

有餐廳請來瑞士籍女工洗碗。獨在異鄉為異客,人在異地,生活從來都是比較苦。一來是語言上的困難,本地人講本地話,你既聽不明白,又不理解,生活上有各種辛酸也枉然,只因沒有渠道可供宣洩;二來是地域上的陌生,遠離了家鄉,你左轉不再是以往印象中的小商店,拐角也非過去熟悉的那戶人家,還要提防壞心眼的一些當地人的作弄,一切都得自己重新去感受和適應;三來是文化上的差異,一些當地人視之為日常、理所當然的東西,在你眼中都可能極不自然,例如最明顯飲食上的習慣不同,你的習慣是五、六時的晚飯時間,然而當地人的生活卻以八、九時才為時候晚餐,這當中三個小時的差別,足夠把一個人的天地顛倒。

追求安穩是舒服的,改變卻是痛苦和為人心帶來不安,所以以往大部分的移民,因為種種的不便和限制,都被逼身處社會的底層來糊口過活,這是每個拓荒者所需要的勇氣和犧牲。不過舊一代的新移民,並沒有對傳媒對大眾標榜自己的慘況,而埋頭苦幹、含辛茹苦的捱日子卻是他們的態度,努力地適應當地人的生活,學習當地人的語言、文化,只求能在這大熔爐大圍宴裡,自己能參上一個席位。

反觀今日的社會,新移民依舊不絕,高官甚至宣佈不會減少每日從外地進入本土的人口。然而這一批人,拿了政府好心的資助,卻認為是「老奉」,他們的光臨是對這地方的施捨,是我們在「乞求」他們的。從奶粉飲食、居住名額,到大學幼稚園的學位,佔盡了本地人的資源,還是一副貪得無厭的嘴臉:生活上缺錢嗎?飲食業不是有工無人做?為甚麼看不見這批人去任職,反而在叫無錢、福利不夠?

九七之回歸,除了話事人換班,還有新移民的質素,過去美好的片段,只能在日落黃昏的天空,爺爺托著一副老花眼鏡,坐在手工製造的一張搖椅,在充滿回憶的那一本老舊相冊之中尋找。


傑克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